2008年2月23日 星期六

宗 旨



一切的故事,願讓蒼生明上善;

明瞭生命中向上、向善的真理。

任何的創作,願有利於人類更幸福的生活,

所有的藝術,願讓生命更美好莊嚴


  開山40餘年,融合禪法古風與現代藝術的和南禪寺,開創嶄新而豐富的現代佛教藝術新頁,得到國內外文化與宗教界無數獎項的肯定。

  1994年成立造福觀音文教基金會,以耕耘屬於我們這個世代的文學、音樂、美術等藝術園地為宗旨,希望在這個渾沌的時代,以內蘊高度智慧的人文藝術,給人夢想、給人沉思、給人自在……呼喚更多人加入「原寸心靈、原音聽聞、原味生活」的藝術生活行列,追求豐富的生命美感,進而深化、廣化自身的生命視界,並攜手散播純真美善的生命消息,共同從事精神文化的法佈施,為社會,也為下一代,打造一個更優質的生活空間。

造福觀音

湛藍的海

有你終日的凝睇

精進 永不歇息

青翠的峰

因妳的鎮日護佑

蓬勃 生生不息

  滿山盈眼的綠裡一顆鵝黃的明珠-造福觀音,是和南寺的精神指標。

  1982年,由傳慶老和尚與國際知名的台灣近代景觀雕塑大師楊英風合力完成,是現代佛像藝術的珍貴鉅作,總高五丈,以青山為座,蒼穹為蓋,面如滿月,意態圓滿,莊嚴中露慈悲,安祥中顯自如,智慧悲憫的澄湛眼眸,日日夜夜眷顧如潮來潮往的芸芸眾生。

  造福觀音手中青青柳葉在流轉剎炫,乃為了莊嚴美化人們的生活和心靈,而遍照大千,大用流行。是一艘滿載瀲灩月光、永不沈沒的不退風帆,張掛著大菩提心的旗幟,願度一切苦厄的人,回到心靈的故鄉。

  1988年成功地研發了結合佛學、文學、音樂、美術、攝影,電腦科技的「佛教藝術多媒體」,寫下了世界宗教史歷史性的一頁,也使得羅馬教廷特地派傳播部長約翰白德利前來了解,這個史無前例,以聲光藝術傳播東方哲思的佛教藝術多媒體。

  自此,這裡吸引來自世界各地文化藝術界的菁英,以音樂、詩歌、舞劇、繪畫為人們分享藝術中深層性靈的感動,與生命淨化的喜悅之姿。

日出先照,山寺微芒

日日倚窗見海山

海山青青不改顏

我問海山幾時老

海山問我幾時閒

不是閒人閒不得

閒人豈是等閒人

  竟日看山看水、聽風聲、聞海潮,與廣闊無邊煙波浩瀚的太平洋為伴,看那山林生機盎然,一枝草一點露;山嵐輕霧,天然妙湛,山寺的晨鐘暮鼓,海潮與山風,日夜在耳邊交織迴盪,通體的洗練與返照,年輕的禪師心中逐漸有股日益清澈的覺解……

  承襲廣欽上人的禪門心法,融合自身渾然天成的藝術氣息,在開山建立道場之初,傳慶禪師即已立下明確的目標-為未來人類尋找開啟生命奧妙的「悟」之鑰。他以藝術的美善,來闡明發揚大覺者智慧的生命教育,更以畢生精力灌溉培育,希望藝術的菩提種子長成一棵給芸芸眾生賞心悅目、乘蔭納涼的大樹;一棵眾善普會、眾惡不到的神藥樹。

  禪心,就是純淨光明的心。愈純淨底心靈愈能感受天地豐富靈動的美感,以清淨無染的靈心運鏡,生活中無處不顯露美好感悟的宇宙脈波。

  正因傳慶老和尚高度純淨的心靈美感,而成就了和南寺清新素樸、處處洋溢著創意、豐美的藝術法味的特殊風采,宛若那大自然贈予這兒最珍貴的禮物―日出先照、山寺微芒,如此美好地觸動人們心底的光明想念。


緣 起



山與海的孕藏-和南勝境

  花蓮,太平洋畔海岸山脈綿延。一抹藍,一抹綠,時而平行,時而交錯,山風與海濤千古來兀自對談不休……

  1967年,一位年輕的比丘-傳慶禪師,來到這方山與海孕藏的化外之境,一間茅棚,一尊觀音,一份傳續聖者智慧生命導航的胸懷,自在隨緣而目光堅定地開闢山林,建立起了和南寺。從此,充滿光明喜悅的有情生命歌吟,加入了山風與海濤的千古對談。這嶄新的奏鳴,悠悠傳入新世紀的宇宙旅程。